简略信息一览:
教育心理学辅导: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它的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极为复杂。一般来说,品德主要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依从、认同与内化。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
认同阶段:指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使自己的态度、行为与他人保持一致。(3)内化阶段:指个体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将这些观点纳入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中。
教育心理学分析
[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心理学在教育学中的研究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性质、特点和分类;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的研究,同时也是教师主宰主观教育世界的法则。
年幼儿童的概念形成,一般包括辨别、抽象、分化、假设、检验和概括等等心理过程,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不多,既具体又贫乏,认知结构简单,因此,上述这些心理过程是非常原始、粗糙、简单的。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案例1: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而要学习的对象,就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首先让吴某将压抑多年的郁闷从心中全部倾诉出来,然后解释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些症状的原因,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心理问题及其性质,纠正其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片面认识,从而客观地对待他人和所遇到的现实生活问题。
[分析]不合群的情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中学生厌学文言文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分析
1、功利主义文化取向中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文化取向决定的行为主义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模式导致的。
2、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感到焦虑和无助。缺乏学习兴趣也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因素。
3、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 学习动力不足:很多中学生会感到学习压力大,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学习感到厌烦,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
4、.痛苦的学习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将父母的教育态度归纳为什么
1、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2、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
3、放任型。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由于父母没有给予幼儿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 对孩子冲动的行为缺乏约束, 致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关于教育心理学态度文案分析和教育心理学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教育心理学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教育心理学态度文案分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